同月,科研人员发现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种群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并建立了稳定的种群。
7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廊坊、四平、哈尔滨、湖州、东营、济宁、广州、璧山、铜川、渭南等10个流域规划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本地试点工作经验和主要做法。翟青在会上指出,十四五规划编制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更加注重生态要素,建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规划指标体系,强调在目标设置上有所突破。
目前,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已在全国各地推开。翟青指出,各地还要报告新增加了多少亩湿地,改造恢复了多少公里河流生态岸线等。翟青说,另一方面,提出了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落实在哪里等四个在哪里工作方法,注重实地调研和开门编规划,务求编制的规划管用、好用、解决问题。据翟青介绍,规划编制工作是国家-省-地市三级共同开展的。有多少条河水质大幅度提升已经可以下河游泳了。
翟青强调,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违反自然规律,表面上生态修复,实质上生态破坏的行为,例如在缺水地区制造人工湖造湖大跃进的问题,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他说,水环境的好坏都体现在河湖上,规划编制要以河湖为统领,抓住河湖,也就抓住了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牛鼻子1月-6月,全市优良天数108天,优良率为60.4%,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为推进依法治污,临沂市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根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起草《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解决部分政策水土不服,实际工作中部门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水平。推进重点区域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强化电网、热源和气源保障。将市区2747台渣土车全部纳入在线监控,严厉打击带泥上路、沿途抛撒等违法行为。整合监控手段精准治污为凝聚攻坚合力,临沂市充分发挥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实行6+2专班推进机制,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今年以来,临沂市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和四减四增攻坚战,全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结合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帮扶,建立了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闭环工作机制,为推动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1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所处的历史方位1.1已取得的成绩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始于20世纪70年代。结合我国发展趋势判断,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约为2.2万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做好政策设计,明确工作重点,把大气环境管理融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全局中,将是进一步推动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基础。3.3倒逼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稳步推进。
为实现2035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5g/m3左右的目标,应当在十四五期间延续十三五的管控特点,坚持持续改善、分类指导、重点强化的原则,综合不同城市目前的PM2.5浓度水平、影响其PM2.5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城市自身所属的主体功能区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等因素,分档设置十四五PM2.5浓度下降目标,并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划分,对处于重点区域的城市适当提高降幅要求,推动空气质量更快改善。基于地面监测、卫星遥感和模型模拟的综合分析表明,2013―2017年,全国基于人口权重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61.8g/m3下降至2017年的42.0g/m3,降幅达32%。O3暴露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和PM2.5有所区别,研究显示,日死亡率与臭氧浓度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年平均浓度准则值的支撑证据不足,因此把O3日最大8小时浓度100g/m3作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并提出160g/m3这一迈向准则值的过渡阶段目标值。鉴于随着PM2.5浓度的降低,气象波动对浓度的相对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适时引入对PM2.5浓度进行滑动平均的评价方法,建立城市PM2.5浓度长期降低的预期。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衔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社会经济都将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逐步实现快速发展向高水平发展的转变。因此,从中长期的角度,可以在以大幅降低PM2.5浓度的基础上,协同推进O3浓度下降,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19年我国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大致是欧美当前水平的2.5~4.5倍,是世界卫生组织基于健康影响的准则值的3.6倍(图3)。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PM2.5的长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对于PM2.5污染防治而言,代表长期暴露的年均浓度水平比代表短期暴露的日均浓度水平是更加重要的指标。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PM2.5浓度虽然大幅降低,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第一是延续十三五的势头,推进空气质量继续改善。二是构建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增加绿色出行服务设施供给,在大中城市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和慢行系统建设,强化智能化手段在城市公交管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把PM2.5年均浓度10g/m3作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并提出了3个迈向这一准则值的过渡阶段目标值。1.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社会在大气环境管理中也往往将PM2.5和O3作为关注的重点。2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中长期愿景2.1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管理目标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在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的核心在于是否有效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其中对人体健康的保护又是核心目标中最优先的目标。
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逐步完善了跨省域跨部门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而发达国家处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时,主要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介于20~30g/m3区间,在此后仍然保持年均3.5%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
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实现O3浓度大幅下降的难度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在O3超标地区开展精细化来源分析,解析其O3浓度对NOx和VOCs排放的敏感性,从而开展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力争十四五期间O3浓度上升速度大幅降低、甚至实现O3浓度达峰。事实上,通过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将有助于延伸我国产业链,促进我国的产业总体由附加值较低的前端向附加值更高的后端转移,助推新能源相关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将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气候变化应对工作。
然而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在大气环境管理方面更侧重于使用相对短期的目标和行政管理手段,这一方面有助于压实各级责任,在短期内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的完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一是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煤炭总量控制,将其作为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战场,在推动煤炭消费量削减的同时,着力推进煤炭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减少煤炭分散燃烧。
三是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推进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显著提高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加强,对生态环境污染犯罪的惩治力度逐步加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需要在尽快使全国绝大多数城市达到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改善,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值,以达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因此,将目前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以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同时引入更多的法律、经济手段,也将是十四五期间大气环境管理亟须实现的重要突破。
3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的目标和工作建议十四五作为我国迈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后的首个五年,大气环境管理至少应当在三个方面扎实推进。1.2大气环境现状通过将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十分明显。
2019年,与燃煤直接排放密切相关的SO2、CO等污染物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要求,反映大气氧化性的NO2和O3超标城市比例分别达到了10%左右和30%左右,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PM(包括PM2.5和PM10)超标城市比例在50%左右。对于已经达标的城市,要求其浓度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第三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等结构进一步调整,同时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推进。三是鼓励大城市通过采用经济手段,如在提高停车费、征收拥堵费的同时补贴绿色交通,推动群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从目前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需求角度,PM2.5和O3无疑应当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污染物(图1)。2019年我国337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的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3.6倍,而O3日最大8小时浓度第90百分位数的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1.5倍。2.2中长期空气质量愿景目前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年均浓度限值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过渡阶段目标值,O3的日最大8小时浓度限值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阶段目标值。3.1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2015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以来,到2019年,PM2.5浓度下降到36g/m3,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市占比已经达到53%。
因此,我国PM2.5和O3的污染防治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需求差距依然巨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还需要致力于削减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度降低PM2.5浓度,尽快遏止O3浓度上升势头并推动其浓度下降,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可以继续聚焦于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落后产能,通过产能置换等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
同时,从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出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计划)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颁布实施,对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居民源等多部门,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大气氨(NH3)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提出了系统的排放控制要求。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国家到地方都建立了大气环境绩效目标考核机制。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然数倍于发达国家,带来的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出。